注射用盐酸阿糖胞苷

  • 英文名称:

    Cytarabine Hydrochloride for Injection

  • 批准文号:

    国药准字H20074232

  • 产品类别:

    化学药品

  • 规格:

    50mg

  • 生产地址:

    郑州市中牟县官渡工业园内(辉煌三路与金菊四街交叉口东南角)

  • 批准日期:

    2017-10-13

  • 药品本位码:

    86903010001572

  • 【品牌】

    【类型】

    处方药

    【医保】

    医保甲类

    【外用药】

    【有效期】

    2年

    【国家/地区】

    国产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最好不用。

    【儿童用药】

    【老人用药】

    由于老年人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差,用药需减量并注意根据体征等及时调整药量。

    【特殊人群用药】

    【适宜人群】

    【不适宜人群】

    【药物相互作用】

    1.四氢尿苷可抑制脱氨酶,延长阿糖胞苷血浆半衰期,提高血中浓度,起增效作用。本品可使细胞部分同步化,继续应用柔红霉素、阿霉素、环磷酰胺及亚硝脲类药物可以增效。
    2.本品不应与5-Fu并用。

    【药物过量】

    1.采用中剂量或大剂量的阿糖胞苷治疗时,部分患者可能发生严重的胃肠道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如胃肠道溃疡、胃肠囊样积气、坏死性结肠炎、周围神经病变、大脑或小脑功能障碍如性格改变、肌张力减退、癫痫、嗜睡、昏迷、定向力障碍、眼球震颤、语音失调、步态不稳
    2.其他尚可发生出血性结膜炎、皮疹、脱发、脱皮、严重心肌病、肺脓疡毒血症等。
    3.如出现上述各项严重的不良反应,应立即停用阿糖胞苷,并即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治疗,给患者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能减轻中剂量或大剂量阿糖胞苷的不良反应。

    【药物毒理】

    1.本品为主要作用于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
    2.阿糖胞苷进入人体后经激酶磷酸化后转为阿糖胞苷三磷酸及阿糖胞苷二磷酸,前者能强有力地抑制DNA聚合酶的合成,后者能抑制二磷酸胞苷转变为二磷酸脱氧胞苷,从而抑制细胞DNA聚合及合成。
    3.本品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对处于S增殖期细胞的作用最为敏感,对抑制RNA及蛋白质合成的作用较弱。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

    1.可静脉、皮下、肌内或鞘内注射而吸收。静脉注射后能广泛分布于体液、组织及细胞内,静脉滴注后约有中等量的药物可透过血脑屏障,其浓度约为血浆中浓度的40%。
    2.本品在肝、肾等组织内代谢,在血及组织中很容易被胞嘧啶脱氨酶迅速脱氨而形成无活性的尿嘧啶阿拉伯糖苷。在脑脊液内,由于脱氨酶含量较低,故其脱氨作用较缓慢。
    3.静脉给药时,T1/2α为10~15分钟。T1/2β2~2.5小时;鞘内给药时,T1/2可延至11小时。在24小时内约10%以阿糖胞苷,70%~90%以尿嘧啶阿糖胞苷为主的无活性物质形式从肾脏排泄。

  • 本品适用于急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期及维持巩固期。对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效果较好,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急变期,恶性淋巴瘤。

  • 1.造血系统:主要是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严重者可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或巨幼细胞性贫血;
    2.白血病﹑淋巴瘤患者治疗初期可发生高尿酸血症,严重者可发生尿酸性肾病;
    3.较少见的有口腔炎﹑食管炎﹑肝功能异常﹑发热反应及血栓性静脉炎。
    4.阿糖胞苷综合征多出现于用药后6~12小时,有骨痛或肌痛﹑咽痛﹑发热﹑全身不适﹑皮疹﹑眼睛发红等表现。

  • 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粒细胞肉瘤,急性白血病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

  • 1.使用本品时可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GPT)﹑血及尿中尿酸量的增高;
    2.下列情况应慎用:骨髓抑制﹑白细胞及血小板显著减低者﹑肝肾功能不全﹑有胆道疾患者﹑有痛风病史﹑尿酸盐肾结石病史﹑近期接受过细胞毒药物或放射治疗.
    3.用药期间应定期检查:周围血象﹑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骨髓涂片以及肝肾功能.
    4.快速静脉注射虽引起较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但对骨髓的抑制较轻,患者亦更能耐受较大剂量的阿糖胞苷。
    5.使用本品时可引起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SGPT)、血及尿中尿酸量的增高.

相关文章

相关问答

相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