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都易在此时节出现。咳嗽咳痰是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大众对于咳嗽的治疗却不
‘’白色瘟疫”——肺结核,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全国各界通过广泛动员、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宣传活动,向公众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习惯、强化每个人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不断提升全民健康素养,全社会行动起来,早日实现终止结核病的目标!小编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这个疾病!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侵及许多脏器,以肺部结核感染最为常见。排菌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主要症状为:有较密切的结核病接触史,起病可急可缓,多为低热(午后为著)、盗汗、乏力、纳差、消瘦、女性月经失调等;呼吸道症状有咳嗽、咳痰、咯血、胸痛、不同程度胸闷或呼吸困难。
结核病的可怕之处
传染
“传染”会借助空气、灰尘、口水等载体进入周围的人的身体里面。
霸道
“霸道”会侵蚀除牙齿、指甲和头发外的人体所有器官,特爱侵蚀肺部。
狡猾
“狡猾”懂得长期潜伏,首次进入人体会有很明显的症状或发病,但第二次进入的话,结果就远远不一样了。
顽固
“顽固”对干燥、寒冷、酸性或碱性环境都有非常强的抵抗力。
结核病传播途径是什么?
肺结核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或吐痰时,将带有结核杆菌的飞沫排出体外,形成带菌微滴漂浮在空气中,被他人吸入后造成感染。与结核病人有长期密切接触的人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一个肺结核病人每年可能感染10-15人(或更多)的新患者。
然而,并不是所有结核杆菌携带者都会发病。部分潜伏感染者的机体能自动清除病菌,更多人潜伏感染的状况可持续数年甚至一辈子也不会发病,这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处于结核病潜伏期的人,结核杆菌在人体内处于一种休眠状态,并不活跃,也没有传染性。
如何预防?
1.发现患病后及时治疗,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主要的措施,能直接控制传染源。有结核病症状的人尽快到结核病门诊就诊,一旦确认,严格按照医生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
2.不随地吐痰,把痰吐在有消毒液的有盖痰盂里,或吐在纸上焚烧等方法处理。
3.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
4.房间经常开窗通风,屋内保持湿润、清洁卫生。
5.与疑似病人要保持一定的距离,尽量不到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
6.注意个人卫生,经常在阳光下晒被褥。
7.避免消化道传染,提倡分餐制,分开清洗,不要吃病人剩下的食物。
8.对病人用过的物品要消毒。
9.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加强营养,饮食均衡,增强体质。
10.对重点结核潜伏感染者对象进行预防性化疗(与传染性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中的5岁及以下儿童、排除了活动性肺结核的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病患者、结核潜伏感染试验阳性的儿童和青少年)。
防控结核病不只是医疗机构的工作,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结核病的防控知识,防患于未然。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最后,小编祝大家都身体健康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