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都易在此时节出现。咳嗽咳痰是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大众对于咳嗽的治疗却不
盐作为百味之首
长久以来都占据人们味蕾的C位
这个冬天你最爱的火锅、烧烤、每天点的外卖……
是不是都很好吃?
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高盐
我们都知道
盐摄入过多对身体不好
会导致高血压
增加心脏病和中风风险
世卫组织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推荐:成年人每天摄入食盐不超过5g
老人常说:“我吃过的盐比你走过的路还多。”从健康的角度讲,过量吃盐还真不是什么好事情。盐使我们的味蕾体验美妙生活,但过量摄入,这个必需又美味的东西就变成了极具杀伤力的健康“杀手”。除了众所周知的高血压,它还能引起骨质疏松,甚至诱发胃癌。
1、升高血压:摄入大量盐分后,血中钠离子浓度增大,身体此时向大脑发送信号——“您该喝水啦!”咕咚咕咚几杯水下肚后,大量的水进入血液来稀释钠离子浓度,从而导致血容量增大,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也随之增大。长此以往会增加血管壁的压力并造成收缩压和舒张压异常,最终引发高血压。
2、损伤肾功能:盐的主要成分——钠会从肾脏排出,吃盐太多会加大肾脏的负担。
3、损伤胃健康:吃太多盐会降低胃部黏液的黏度,导致黏液对胃壁的保护作用减弱。当胃的保护层作用被削弱,进入胃里的食物中有害物质将会直接作用于胃壁,致使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胃癌。
4、影响钙吸收:盐分摄入过多时,身体会努力排钠,而在排泄钠离子的时候增加钙的排出量,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医生常说“少吃盐等于多补钙”。
厨房减盐小技巧
1、使用限盐勺、低钠盐等
使用限量盐勺、低钠盐、减盐酱油等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人群控制盐的摄入,建议肾脏疾病患者征询医生意见,不宜盲目选择低钠盐。
2、选择天然的食物增鲜
巧妙选择天然食材和调料增味、提鲜,在增加食物多样性的同时有助于减少盐的使用。例如,用葱、姜、蒜、辣椒、花椒等增味,用柠檬和醋等酸味物质提升咸味感觉。
3、选用调料要适量
鸡精、味精、酱油、蚝油、酱料等调料含有较高的钠,用它们提鲜时应适量、合理搭配。
4、减少摄入“隐形盐”
很多加工食品含有较多的盐,比如豆腐乳、咸鸭蛋、面条、饼干、面包等。在日常食物购买时,可参看营养标签钠的信息,如果钠超过30%营养素参考值(NRV)的食品需要注意少购少吃。
常见的高盐(钠)食品
1、调味品:酱油、味精、鸡精、酱类、腐乳、蚝油等。
2、腌制、熏制食品:腌肉、烟熏肉、咸菜、酱菜、咸鸭蛋、咸鱼等。
3、即食肉制品:火腿、香肠、泡椒凤爪等。
4、即食海产品:虾皮、鱼片干、鱿鱼干、海苔、鱼罐头等。
5、膨化食品:薯片、薯条、玉米片、虾条等。
6、其他食品:咸味坚果、话梅、甘草杏、方便面、卤蛋、豆腐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