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都易在此时节出现。咳嗽咳痰是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大众对于咳嗽的治疗却不
年底越来越近了,今年的体检是不是大家都检查的差不多了?很多人体检时会被医生告知“动脉硬化”,那到底什么才是动脉硬化?有什么明显特征?怎么吃可以改善动脉硬化?已经硬化的血管很难再软回去了吗?
什么是“动脉硬化”?
动脉硬化是动脉的一种炎症性病变,可使动脉管壁增厚、变硬,失去弹性、管腔狭小。
动脉硬化是随着人年龄增长而出现的血管疾病,其规律通常是在青少年时期发生,至中老年时期加重、发病。男性较女性多,近年来本病在我国逐渐增多,成为老年人死亡主要原因之一。
目前,心血管疾病也日益年轻化 。由国家心脑血管病联盟发布的《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指出,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年轻化趋势明显,20岁~29岁患病或高风险人群占比已经达到15.3%,且患病或高风险的中青年治疗状况并不理想,64.4%的人并未接受过医学治疗。
白皮书还对职场人工作压力、焦虑情况、疲倦、睡眠情况等多重因素进行了剖析。年轻人经常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高糖的食物,特别是常食洋快餐,动脉硬化年轻化与此有极大关系。这些高脂肪、高热量食物所产生的脂类物质极易在血管内沉积或附着在血管壁上,使管壁出现溃烂并硬化,血流缓慢或血管局部阻塞,导致心脑供血不足。
因此,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和吸烟、酗酒等不良嗜好的年轻人,应该尽快检查是否患有动脉粥样硬化,该病一般不易引起重视,但经过合理治疗是可以完全或部分消退的。
当身体出现这些表现,小心血管变硬了
走的急了胸口疼,扭头的时候头晕,突然几分钟意识不清楚,腿脚凉、麻、痛,这些都可能和动脉粥样硬化有关。动脉血管用的时间长了,在种种危险因素的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有时候也简称为动脉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硬化的最多见的一种形式)。
动脉硬化很常见,随年龄递增。动脉硬化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渐增大的粥样硬化斑块会造成血管越来越狭窄,使血流通过困难,导致供血部位的缺血,从而产生疼痛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例如,最常听说的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就是典型的动脉硬化造成的问题。冠状动脉是给心脏(心肌)供血的血管。冠状动脉狭窄后,血流通过出现困难,心肌就会出现供血不足,患者会感到胸部疼痛。尤其在运动或情绪激动等情况下,也就是心脏加大工作量时,更容易出现症状,即前面说的胸口疼,专业名称叫心绞痛。如果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狭窄或急性闭塞,可能引发急性心肌梗死,甚至威胁生命。
如何预防、改善动脉硬化?
对于健康成年人来说,想要降低动脉硬化风险,应限盐、少吃动物来源的食物。可多吃植物性食物,包括全谷物、蔬菜、水果、豆类、坚果,用橄榄油和其他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油来替代黄油和动物脂肪。
肉类
红肉和加工肉类显著增加心血管风险,适量食用白肉对心血管风险无明显影响。
鸡蛋
健康人群每天可以食用1个鸡蛋(全蛋)。
奶制品
每天喝一杯牛奶、每周吃3小份(每份50g)奶酪、包括每天喝1份(200g)酸奶,不论是全脂奶还是低脂奶,在饮食均衡的情况下,适量喝并不会增加心血管风险。
鱼
水产品相较红肉来说,脂肪含量较低,且所含脂肪酸更利于保护心血管系统。
坚果
坚果中富含膳食纤维,也是亚油酸的优质来源。建议每天食用坚果30g,可以促进心血管健康。
蔬菜和水果
食用蔬菜、水果,能显著降低冠心病发病风险,建议每天应至少食用蔬菜和水果各400g。
全谷物
全谷物则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每日食用1份~2份全谷物。
油脂
与黄油以及其他动物脂肪或富含饱和脂肪的油相比,橄榄、大豆、葵花籽、玉米油,是更健康的选择,其摄入量每日应在25g~40g之间。
盐
与低盐(钠)饮食相比,高盐(钠)饮食与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相关。建议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5g以下的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