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感冒、流感、过敏性鼻炎及哮喘等都易在此时节出现。咳嗽咳痰是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症状之一,然而大众对于咳嗽的治疗却不
今天是国际素食日,是一个自1986年开始来源于印度的一个节日;原称“世界无肉日”。定于每年的11月25日,渐渐发展为一个世界性节日。每年有数千万的人参与其中。如今,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在这一天吃一日素。
对于素食,我们并不陌生,比如,参观寺庙有时会遇到开斋饭。素食是素食者基于宗教因素、身体健康、动物权益以及环保考虑做出的饮食选择,是一种饮食习惯,也是一种饮食文化。
如今我们生活在一个幸福年代,物质丰富,吃穿不愁。然而,我们的身体健康却常常被各种问题困扰,虽然说心宽体胖是福,但是也要饮食有度。今天,就让我们追随着国际素食日这个时代潮流,一起吃一天素。
什么是素食?
很多人经常说素食,但是对素食的界定却是含混不清的,那么到底什么才能称为素食呢?
素食是一种不食肉、家禽、海鲜等动物产品的饮食方式,以谷物、大豆及制品、蔬菜等食材为主。有时也戒食或不戒食奶制品和蜂蜜。一些严格素食者极端排斥动物产品,不使用那些来自于动物的产品,也不从事与杀生有关的职业。
素食的好处?
#营养易吸收
众所周知,蔬菜谷果能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营养素,不仅易消化、易吸收,而且能够很好的排除肠道内的毒素,减少人体患肠道疾病的几率。而肉类常常会因为过于油腻、不易消化给人体带来极重的负担。大量肉类代谢产物会使身体变成酸性体质,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中。
#减少寄生虫困扰
吃肉虽然能满足胃的食欲,却很有可能因为肉类而感染上可怕的寄生虫。条虫及其他好几种寄生虫,都是经由受感染的肉类而寄生到人体上的。
#降低胆含量
素食者血液中所含的胆永远比肉食者更少,血液中胆含量如果太多,则往往会造成血管阻塞,成为高血压、心脏病等病症的主因。二次大战期间,北欧人被迫食素,结果发现全国人民心脏病率大为降低。以后他们改食肉类,心脏病率又提高了。
#给身体减负
某些患病人群更应该远离肉食,因为哪怕肉类品种挑选、烹调处理不当,都可能会加重病情。尤其是肾功能损害者、心血管疾病患者、脂肪肝患者以及胆囊炎和胆结石患者,为了身体健康,可用优质植物学蛋白质来代替肉类。
减少肾脏负担,各种高等动物和人体内的废物,经由血液进入肾脏。肉食者所食用的肉类中,一旦含有动物血液时,更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降低2型糖尿病风险
食用高品质的素食(如全谷物、水果、蔬菜、坚果以及豆制品)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的患病风险。
#改善肠道菌群
吃太多肉类会使肠道中致病细菌快速生长。而富含膳食纤维的素食则会增加肠道有益菌,改善肠道菌群,有益全身健康。这是因为水果和蔬菜是全面的抗氧化营养素,可保护心脏及大动脉。再加上它们不含饱和脂肪或胆,也有益健康。
素食适合人群
素食并不适合所有的人,以下人群不适合素食:
1. 处于特殊生理阶段,如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婴幼儿、儿童、青少年,营养需求增加的孕妇、乳母等。
2. 营养不良、贫血、免疫功能差的人群。
3. 对老年人也不主张完全吃素。
哪些人更适合将素食作为一种饮食习惯呢?
对患有慢性代谢病如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的人群,素食是一种可选择的饮食模式。
如何做到均衡素食
1. 谷物为主,适量增加全谷物、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
均衡素食建议提高全谷物和大豆在饮食中的摄入量。大豆不仅是素食者重要的优质蛋白来源,还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B族维生素。大豆食品包括豆浆、豆腐、豆干、豆腐皮、黄豆芽等。
2. 适量选用发酵豆制品。
植物性食物基本不含维生素B12,但是在发酵豆制品中,由于微生物生长繁殖,可合成少量维生素B12,所以素食者可吃一些发酵豆制品。这类常见的食品含有腐乳、豆豉、臭豆腐、酸豆浆(豆汁)、豆瓣酱、酱油等。此外,增加发酵豆制品摄入的同时,应注意降低盐的摄取。
3. 蔬菜、水果应充足。
蔬菜、水果含有维生素C、胡萝卜素、膳食纤维及多种抗氧化物质,其中深色蔬菜含量最为丰富。建议素食者每天吃的深色蔬菜占每日摄入蔬菜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