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种呼吸道传染病“抱团来袭” 中医药异病同治筑起屏障

发布时间:2023-12-25

今年冬天,以流感为代表的多种呼吸道疾病爆发式增长。全国多地医院呼吸科、儿科人满为患,堪比春运的火车站,更有儿童医院日接诊量破万人……面对如此来势汹汹的呼吸道疾病,普通民众如何辨别和应对?中医药在防治方面具有哪些特色和优势?河北省中医院呼吸科首席专家耿立梅教授在媒体采访中作出详细介绍。

多种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

每年秋冬都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今年与往年的不同之处在于,除流感暴发外多种病原体叠加传播,,不少患者出现混合感染的情况。

耿立梅告诉记者,造成这一现象原因主要有三点:

首先,在新冠疫情三年期间,戴口罩成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一方面阻挡了病毒的传播,另一方面会导致人们对病原体的耐受能力降低,从而造成抵抗力下降。

其次,在感染新冠病毒过后,免疫系统受到影响,免疫系统的重建需要一定时间,在此期间感染其他病原体会导致免疫力再次受到打击。

最后,秋冬天气寒冷,人体气道干燥,祛除病毒细菌的能力下降,同时空气中的病毒细菌的载量增加,往往容易感染。这正是中医所讲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一方治三疫,中医药的异病同治之策

中医的一大特点是“异病同治”,针对不同疾病可能会开具同一处方。很多呼吸道疾病患者“晒”出的药单中,都包含“连花清瘟”。

为何连花清瘟能够治疗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等不同病原体导致的呼吸道疾病?对此,耿立梅解释,“中医不是根据疾病治疗,而是针对症状治疗,这些呼吸道疾病都具有传染性,并伴随高热、咽痛、鼻塞和流涕等相似症状。中医认为,症状改善实际上就是疾病的好转。”

中医治疗的独特价值在于根据不同的症状进行辨证论治。耿立梅以感冒治疗为例解释道,中医会根据症状准确判断寒热情况,再施以对应的方剂进行治疗:对于流涕、怕冷等寒性症状,施以风寒感冒颗粒、荆防颗粒等散寒药物;而对于流涕、咽痛等既有外感又有内热的症状,则需要使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的方剂,如连花清瘟胶囊。

“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中医药是多靶点、多成分治疗。” 耿立梅介绍,“多靶点”即能够通过中药改善疾病症状;运用中药调节人体的免疫力,提早预防;改善部分患者服用抗生素后的不良反应;调理患者的饮食、睡眠等日常生活。

此外,“多成分“即中药方属于复方药能够产生综合作用,所以一种药方能够具有退热、止咳以及化痰等多种治疗效果。

科学预防,降低感染风险

同为许多呼吸道疾病的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这导致不少患者无法辨别自己所感染的疾病,出现“晚就医,乱用药”的情况。

对此,耿立梅介绍道,普通感冒在全年都会出现,临床表现是流鼻涕、打喷嚏等,不形成聚集性,具有自限性,通常一周之内就会好转。

流感具有聚集性,往往在学校、单位等场所聚集性发病,采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或阿比多尔等药物治疗。甲流伴有高热、咽痛、咳嗽和肌肉酸痛等临床表现;乙流除高热外,会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流感与普通感冒的不同表现在于高热持续时间比较长,贻误治疗则容易继发肺部感染,甚至危及老年患者的生命。

轻型新冠和普通流感的症状相似,部分患者还会伴有胃肠道反应。

在呼吸道疾病高发时期,普通民众采取科学预防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普通民众首先应该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儿童、老年人以及患有基础疾病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外出时尽量佩戴口罩,少去人群聚集的场所;勤洗手;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房间湿润。”耿立梅表示,在起居饮食方面,少吃羊肉等上火食物,避免体内出现内热。早睡晚起不熬夜,由于冬天是阳气敛藏的过程,人体在阳气旺盛的情况下才不易被病毒侵袭。

如果身边出现感染者可以服用药物预防。耿立梅以连花清瘟胶囊为例,“在治疗时的剂量是每次4粒、一天3次,在预防时可以减少剂量,每次服用2粒、一天2~3次。”耿立梅强调,当患者出现持续高热2~3天,自行服用退热药物仍然无法退热,或者呼吸困难、胸痛等情况时,必须及时前往医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