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机制,你了解吗

发布时间:2023-03-24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也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患者日常会出现间歇性跛行、腰腿疼痛、双腿麻木、无力等症状。下面就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机制,以及如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等问题为大家详细讲解一下,以便更全面地了解腰椎管狭窄症这种疾病。

关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机制,你了解吗 

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机制

腰椎管狭窄症(LSS)是指由于先天或后天因素所致的腰椎椎管或椎间孔狭窄,进而引起腰椎神经组织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出现以臀部或下肢疼痛、神经源性跛行、伴或不伴腰痛症状的一组综合征。腰椎管狭窄症(LSS)通常由以下因素导致:

1、椎间盘突出。椎间盘突出可导致腰椎管狭窄,同时可加重临床症状。椎间盘随年龄的增长发生退变,髓核失去弹性的同时纤维环也出现裂隙,加以外力等作用,会导致椎间盘破裂,髓核、纤维环甚至终板向后突出压迫神经,进而产生症状。同时,髓核中某些成分刺中激神经根会导致无菌性炎症,炎性介质作用于局部又会加重组织的充血和水肿,引起相应临床症状。随着病程进展,病变局部发生钙化或骨化,进而导致腰椎管狭窄。

2、关节突关节增生。椎间盘退变导致椎间隙变窄,病变节段运动力学发生改变,进而导致骨关节病发生于相应关节突关节,形成的骨赘凸入椎管,从而引起狭窄。

3、黄韧带肥厚。黄韧带肥厚或骨化是引起腰椎管狭窄的重要原因,当椎管已有狭窄或者伴有椎间盘突出时更会加重临床症状。黄韧带发生退变导致其纤维成分发生变化,弹性纤维的含量下降导致韧带弹性降低。当脊柱处于后伸状态时,黄韧带向后凸入椎管,压迫神经根,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

4、其他病变。腰椎的侧凸畸形、先天性骨性椎管狭窄、腰椎后缘离断症等也是腰椎管狭窄症发病的重要因素。

如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维持和改善日常活动,治疗方案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通常作为确诊后的首选治疗方案,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硬膜外注射治疗等。

《北美脊柱外科学会(NASS)循证医学临床指南:腰椎管狭窄症诊治》推荐:利马前列素较依托度酸治疗LSS疗效更优,为2级证据支持。同时利马前列素也是日本治疗LSS的首选药物。

凯利通利马前列素片的主要成分就是利马前列素,具有扩张血管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动物实验亦表明可增加神经组织的血流供应、改善神经功能,进而改善LSS患者的间歇性跛行、双腿麻木、无力等症状,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以上就是针对“腰椎管狭窄症的病理机制”的相关介绍。当患者使用非手术治疗方式超过3个月仍不奏效,例如下肢疼痛已经严重影响生活,或下肢感觉减退、下肢肌肉萎缩、下肢肌力下降等,就可以建议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